英军自曝航母遭中国潜艇跟踪,反潜机将其逼退,把这叫“胜利”?

Posted on Category:腾讯百科

身为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和“海洋霸主”,英国曾有过无限的辉煌与荣光。但今天的英国则早已不复当年的盛世,甚至还愈发让人觉得有点可笑……

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据环球时报报道,英媒日前播出了一部名为《战舰:使命之旅》的纪录片,其中一段视频显示,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在南海水域活动时,遭到了一艘被认为是“中国攻击型潜艇”的跟踪,最终英军成功将该艇“逼退”。

英国23型护卫舰

从该纪录片的内容来看,最先发现潜艇行踪的是航母编队中的23型护卫舰“里士满”号,声呐员判定其是一艘“中国潜艇”,属于俄制“基洛”级常规潜艇。紧接着英军出动了一架反潜直升机,并在可疑水域投下了声呐浮标。英军表示,在编队以南20海里处发现了潜艇,而该艇自知被发现后转向撤离。这件事就此被英军认为是一场“胜利”,甚至得意洋洋地说出了“我们领先一分”的话。

俄制“基洛”级常规潜艇

之所以说此事颇为可笑,是因为自以为能在南海“耀武扬威”的英军,恐怕是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认定为了这次遭遇中的“猎手”,而被逼退的所谓“中国潜艇”则被视为了“猎物”。对于英军的洋洋自得,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打击一下他们的“臭美”。

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基洛”级

其一,你们如何认定这艘潜艇一定属于中国海军?俄制“基洛”级潜艇是苏联在冷战时期开发的第三代常规潜艇,因性能出色而被出口到多个国家,不仅是中国进口过“基洛”级的877型和636型,我们周边的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亦购买并装备了这款潜艇。或许英军声呐员的确能从水声信息中判定这是一艘“基洛”级潜艇,但其又如何肯定该艇一定属于解放军海军呢?显然不大可能。

水面舰艇和反潜机对潜艇的发现

其二,英国人怎么知道该艇不是“主动暴露”自身行踪的呢?在和平时期的水面舰艇与潜艇的“捉迷藏”过程中,一般以潜艇遭到主动声呐锁定或接到对手的水声通信声呐信号,作为自己被“捉”住并落败的标志。因为这意味着水面舰艇或反潜机完全掌握了潜艇的位置,并可进行准确的持续追踪和锁定。

完成任务后的潜艇可能“主动现身”了

不过有时候,追求隐蔽性的潜艇也会主动现身,以这种方式告知对手“你遭到了我的水下追踪,我方随时有能力对你发动攻击”,这种力量的展示也是一种无声的武力威慑。放到此事上来看,有可能是那艘“基洛”级潜艇完成了对英军航母编队的监视任务,然后以主动暴露行踪的方式向此前“浑然不觉”的英军释放此类信号,告知其曾被跟踪和“以后最好小心点”的警告。

常规潜艇不适合长时间的水下高速潜航

其三,英军或许不知道水下可能还有更多的潜艇在跟踪。我们知道,现代常规潜艇的水下最大航速,也只是相对接近水面舰艇的巡航航速,且与水面舰艇的最大航速相差甚远。而在水下最大航速条件下,常规潜艇不仅会因不易保持静音性而暴露自己,还会因蓄电池的快速消耗而无法长时间保持潜航,不得不上浮充电。

当时水下的潜艇恐不止一艘

从这个角度来说,常规潜艇并非是持续跟踪水面舰艇的好选择,核大国往往会选择动用水下航速更高且有着近乎无限续航力的核潜艇来执行此类任务。但倘若英军声呐发现的确实是一艘常规潜艇,且其的确属于中国,那倒是有这样一种可能,即不止一艘解放军潜艇“提前埋伏”在航母可能通过的航线附近的。这种在伏击区内的水下猎杀作战,更符合常规潜艇的使用模式,且从侧面证明中方对英军航母编队的动向始终一清二楚。

英军航母早已在潜艇火力范围内

至于说英军在发现该艇时,潜艇与航母编队的距离约为20海里,即37公里左右,这说明编队早已处于潜艇的有效火力范围内了。要知道,“基洛”级潜艇可以发射射程在200公里以上的“俱乐部”潜射反舰导弹。即便不使用导弹,在区区37公里的距离上,我们的国产“鱼-6”或“鱼-10”重型鱼雷也可发起攻击。英军与其因为“在20海里外发现并逼退‘中国潜艇’”感到自满,倒不如扪心自问一下:若这是实战,“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会不会早就被击沉并喂鱼了呢?

解放军潜艇装填鱼雷

所以说,把这件事当成一场“胜利”,英国人的脑回路着实有点滑稽。在南海这片海域上,没有谁有资格对中国“亮肌肉”。